引言:从学者到产业先锋的跨越
在中国耐火材料领域,郭宗齐博士的名字始终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作为嘉晨集团首席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他早年师从行业泰斗,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奠定科研根基,后辗转于RHI、AIR等国际耐火巨头,成为少数兼具学术造诣与工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家。近日,郭博士亲临山东恒嘉高纯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高纯镁砂(MgO>98%)的浮选提纯工艺展开技术指导,其深厚的理论积淀与实战经验再次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技术指导核心:高纯镁砂浮选工艺的优化实践
在恒嘉高纯铝业的生产车间,郭博士重点考察了菱镁矿(Magnesite)浮选富集工艺。根据现场数据(如表1所示),浮选后的镁精矿收率达75%,煅烧后MgO含量稳定超过98%,且SiO₂、CaO等杂质含量显著降低(均<0.5%)。这一成果得益于郭博士提出的“多级梯度浮选”技术方案:
:通过X射线衍射(XRD)精准分析矿石中滑石、白云石等伴生矿物相,优化破碎粒度分布;
:采用复合抑制剂(如六偏磷酸钠)选择性钝化硅酸盐杂质,提升MgO富集效率;
:建议采用动态煅烧曲线,避免MgO晶格缺陷,确保最终产品的高致密性。
郭博士特别指出:“中国镁质耐火材料的瓶颈不在储量,而在提纯工艺的精细化。恒嘉的实践验证了浮选-煅烧联用技术对打破国际高纯镁砂垄断的可行性。”
学术与产业的融合:一位开拓者的行业视野
郭宗齐博士的职业生涯,恰是中国耐火材料从“跟跑”到“并跑”的缩影。早年在蒙特利尔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系统研究了熔渣气化炉用高锰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成为该领域开拓者之一;在RHI任职期间,他主导开发的树脂结合镁碳砖,解决了转炉炉衬寿命短的痛点。此次恒嘉高纯铝业之行,他进一步强调:“未来耐火材料的竞争,是基础研究与工程化能力的双重比拼。企业需与高校共建‘问题导向型’研发链条。”
学术交流:共话高纯耐火材料的未来之路
在技术考察之余,山东恒嘉高纯铝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总与郭宗齐博士围绕高纯耐火材料的创新方向与产业升级展开了深度对话。
邵总首先向郭博士介绍了恒嘉高纯近年来在高纯氧化铝、镁砂等特种耐火原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并重点提及企业在绿色低碳制备工艺上的探索。他表示:“当前国际市场对高纯耐火材料的需求日益精细化,恒嘉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打破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郭博士对此深表认同,并结合自身经验指出:“高纯材料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纯度’与‘稳定性’的双重保障。”他特别分享了欧洲企业在杂质精准调控和微观结构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建议恒嘉高纯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工艺优化-应用评价”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双方还就产学研合作模式展开探讨。郭博士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企业的联合实验室为例,强调“定向研发”的重要性:“高校的机理研究能为企业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支撑,而企业的工程化实践则能反哺学术研究的实际价值。”邵总对此积极响应,表示未来将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动,共同推动高纯耐火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此次交流不仅深化了双方在技术层面的共识,更勾勒出“学术引领、产业落地”的协同创新蓝图,为中国耐火材料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