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從學者到產業先鋒的跨越
在中國耐火材料領域,郭宗齊博士的名字始終與技術創新緊密相連。身為嘉晨集團首席專家、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他早年師從行業泰斗,在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奠定科研根基,後輾轉於RHI、AIR等國際耐火巨頭,成為少數兼具學術造詣與工業實踐經驗的複合型專家。近日,郭博士親臨山東恆嘉高純鋁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針對高純度鎂砂(MgO>98%)的浮選提純工藝展開技術指導,其深厚的理論積淀與實戰經驗再次為產業注入新動能。
技術指導核心:高純度鎂砂浮選製程的最佳化實踐
在恒嘉高纯铝业的生产车间,郭博士重点考察了菱镁矿(Magnesite)浮选富集工艺。根据现场数据(如表1所示),浮选后的镁精矿收率达75%,煅烧后MgO含量稳定超过98%,且SiO₂、CaO等杂质含量显著降低(均<0.5%)。这一成果得益于郭博士提出的“多级梯度浮选”技术方案:
:透過X射線衍射(XRD)精準分析礦石中滑石、白雲石等伴生礦物相,優化破碎粒徑分佈;
:採用複合抑制劑(如六偏磷酸鈉)選擇性鈍化矽酸鹽雜質,提升MgO富集效率;
:建議採用動態煅燒曲線,避免MgO晶格缺陷,確保最終產品的高緻密性。
郭博士特別指出:“中國鎂質耐火材料的瓶頸不在儲量,而在提純工藝的精細化。恆嘉的實踐驗證了浮選-煅燒聯用技術對打破國際高純度鎂砂壟斷的可行性。”
學術與產業的融合:一位開拓者的產業視野
郭宗齊博士的職業生涯,正是中國耐火材料從「跟隨」到「並跑」的縮影。早年在蒙特婁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他系統研究了熔渣氣化爐用高錳耐火材料的侵蝕機理,成為該領域開拓者之一;在RHI任職期間,他主導開發的樹脂結合鎂碳磚,解決了轉爐爐襯壽命短的痛點。此次恆嘉高純鋁業之行,他進一步強調:“未來耐火材料的競爭,是基礎研究與工程化能力的雙重比拼。企業需與高校共建'問題導向型'研發鏈條。”
學術交流:共話高純度耐火材料的未來之路
在技術考察之餘,山東恆嘉高純鋁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邵總與郭宗齊博士圍繞高純度耐火材料的創新方向與產業升級展開了深度對話。
邵總首先向郭博士介紹了恆嘉高純近年來在高純度氧化鋁、鎂砂等特種耐火原料領域的戰略佈局,並重點提及企業在綠色低碳製備工藝上的探索。他表示:“當前國際市場對高純度耐火材料的需求日益精細化,恆嘉希望通過技術創新,打破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
郭博士對此深表認同,並結合自身經驗指出:「高純度材料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純度』與『穩定性』的雙重保障。」他特別分享了歐洲企業在雜質精準調控和微觀結構設計方面的先進理念,建議恆嘉高純度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製程優化-應用評估」的全鏈條研發體系。
雙方也就產學研合作模式展開探討。郭博士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與企業的聯合實驗室為例,強調「定向研發」的重要性:「大學的機理研究能為企業製程優化提供理論支撐,而企業的工程化實踐則能反哺學術研究的實際價值。」邵總對此積極響應,表示未來將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聯動,共同推動高產化純耐火材料的國化純耐火進程。
這次交流不僅深化了雙方在技術層面的共識,更勾勒出「學術引領、產業落地」的協同創新藍圖,為中國耐火材料的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新思路。